日本科学家开发出可以用剪刀剪的显示面板;2.FPD面板供应短缺恐持续至2018下半年;3.量子点面板技术的趋势与发展;4.JDI积极脱苹、强攻车用面板 营收拚增至3倍;5.2017大尺寸面板产能仅增1% 紧绷状态跨至明年;6.OLED概念股爆发,Universal Display、Coherent创新高
1.日本科学家开发出可以用剪刀剪的显示面板;
想要一片特殊形状的显示面板?未来有可能只要自己动手剪一剪就好了。日本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机构(NIMS)开发了一种可挠曲、而且可以剪成任何形状的有 机/金属复合式聚合物,剪完后只要通电几秒,它就可以自行调整来符合新的形状,而且在电力关掉时,它也可以维持最后显示的信息,像电子纸一样呢。
目前开发出来的原型只能显示单色、面积也不大,但它未来的可能性是显而易见的。除了为穿戴设备增加更多的个性之外,也可以简单为汽车内装之类的改变颜色。虽然和这多这类的「技术突破」一样,这个面板要到商品化还有天知道多少年,但至少我们知道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啰。engadget
2.FPD面板供应短缺恐持续至2018下半年;
全球平面显示器市场进入2016年下半年,供需情况正日渐趋紧,恐怕该市场面板供应短缺情况将在2017年进一步恶化...
供应超过需求20%,这是自 2012年初以来最大幅度的供应过剩;虽然该市场在第二季迅速进行自我调节,令人意外的是,进入2016年下半年,供需情况正日渐趋紧,恐怕FPD市场面 板供应短缺情况将在2017年进一步恶化。
IHS Markit指出,在2015年底和2016年初,面板价格快速下降促使消费者踊跃购买大萤幕电视;在此同时,笔记型电脑和显示器需求开始趋稳。最后,由于制造商在一些工厂启用更为复杂的新型制程,而且更重要的是关闭了若干效率低下的生产线,这导致产能成长受限。
IHS Markit高级总监Charles Annis表示:“韩国面板制造商在关闭LCD旧生产线(包括Gen 5甚至Gen 7工厂)方面表现尤为明显。预计在今年年底下线的韩国Gen 7工厂,其大尺寸面板产能约占近4%。这将是FPD制造史上关闭的最大规模面板工厂。”
根 据最新的IHS Markit报告,大尺寸FPD应用需求在2016~2018年间预计会每年成长5%~6%;然而,大尺寸面板产能预计在2017年只会扩大 1%,2018年扩大5%。到2018年下半年,随着中国将有更多产能上线,包括全球第一家Gen 10.5工厂,市场预计会再次趋于宽松。
Annis表示:“过去,FPD市场一直是透过减少工厂利用率和推迟产能扩张计画来实现自我调节,随着中国FPD制造业的崛起,这些策略在2016年看起来都不太可能实现。这种情况迫使其他地区的制造商以前所未有的意外速度为其当前生产设施寻找合理化出路。”eettaiwan
3.量子点面板技术的趋势与发展;
液晶面板技术发展前景有限,为了不让AMOLED面板技术不断超前,越来越多业者选择在高阶产品导入量子点技术方案,透过量子点技术进而扩增液晶面板的特性表现,甚至在Apple公司已针对量子点技术领域取得多项专利,更让量子点面板技术方案未来发展备受市场期待。
检 视液晶萤幕的技术架构,背光设计一直是LCD的关键设计,优秀的背光与背光源频谱效果大体上就左右一片液晶屏幕的成像品质水准!而目前常见具成本优势的液 晶萤幕大多采用高亮度蓝光LED、搭配封装材料添加萤光粉的方式获得接近白光的背光效果,实际上这种作法虽具备低成本效益,但也因为缺乏真实红光/绿光混 合光源让面板的显色能力因此受限,至于新颖的量子点(Quantum Dot)面板科技目前最大的效益在于以蓝光背光为基础精准转换取得红光/绿光背光需求,进而扩展LCD面板的显色能力。
透过材料科技改善奈米技术让光学材料特性更突出
以 量子点面板技术观察,一般来说把长、宽、高限制在100nm以下的材料都可以达到量子点或是奈米粒子,而多数产业会热衷于开发奈米材料的关键在于,因为如 在一维条件下的100nm以下可以称之为量子井(或称奈米薄膜)、二维条件在100nm以下可以称为奈米线,因为其材料单位尺寸极小,因此材料的表面积相 对也较原始材料设计比例较显得更大许多,因为面积相对较大、特性作用速度或表现更显著,材料本身的特性也可因此获得大幅优化。
基 本上若将材料制作成量子点尺寸,因为电子容易受到影响进而改变能阶,而在电子发声与电洞结合过程附带产生的光能量强度,被实验证实会与量子点的尺寸大型呈 现正比影响其表现特性,也就是说若要控制量子点的光能量强度,只要产制特定量子点大小的材料就能控制对应物理效应发出的光量波长。简而言之,当量子点直径 越大材料激发的光波长就接近偏红;而当量子点直径越小、材料激发的光波长越小、材料可取得偏蓝的光,我们可以这么说,透过材料控制不同直径的量子点材料设 计,在理想状态下,甚至可以在材料上制造接近自然光的连续光谱效果。
量子点技术优点多但量产仍有技 术、成本瓶颈待突破 虽说量子点技术若能掌握,应可制造出具自然光效果的背光模组,但实际上制造达到量子点的半导体材料其实相当困难,目前多半采用硒化镉(CdSe)、氧 化锌(ZnO)搭配蓝光LED照射于量子点材料上进而产生红/绿光效果,相关制程优化与成本优化仍需更多开发资源投入。而整合量子点材料技术的LCD面板 设计方案,目前已有多种技术方案,常见的为以量子点技术来取代蓝光LED光学封装材料中的黄色萤光粉,使用On-Chip制程将量子点材料与蓝光LED封 装在一起,另一种是将材料配置于光学管材中,以背光源衔接光学管材让背光与量子点材料作用后取得的光源,作用于面板背光设计上,第三种即将背光的光学材料 扩散膜改用量子点技术制作。
现有发展量子点技术方案的业者,有Nanoco、Nanosys、QD Vision等,其中Nanosys已与国际材料大厂3M合作,开发On-Surface方案的背光扩散膜光学材料概念产品,此为 QDEF(Quantum Dot Enhancement Film)技术方案,实际的产品材料由于量子点材料容易受环境影响导致QDEF材料寿命缩短,因此在3M技术方案中利用自家光学材料包覆保护QDEF的量 子点材料,借此延长QDEF模组的使用寿命,而Apple所评估的量子点面板技术,据闻也是以QDEF方案为主。另外平面电视大厂Sony则倾向在背光与 面板之间置入量子点光学材料,以On-Edge方式整合优化背光品质,相关导入量子点技术方案的显示器也使用Triluminos系列型号抢攻市场。
量 子点材料科技趋于实用化成为液晶面板产品差异化关键量子点液晶屏幕技术,除了是相关面板业者与韩系AMOLED技术对抗的关键技术外,在液晶面板或电视影 音设备市场,液晶显示器已是高度成熟、标准化的零组件,相关厂商很难找到产品差异化的设计方案,而近期备受热议的量子点技术,即是可在面板技术趋于同质化 的现况下,透过背光方案优化下、凸显产品差异化的关键重点。
目前已有多家业者在消费性电子产品导入 量子点的广色域显示面板技术,例如2013年推出的Kindle Fire的HDX电子书产品所使用的小屏幕面板、与Sony Triluminos系列液晶电视,均为前祈导入量子点广色域技术的LCD液晶面板产品。即便目前量子点技术,可以透过换用扩散膜或是变更背光设计导入现 有的消费性产品液晶面板应用中,但实际上要使量子点广色域技术大量被新产品采用,其实还有相当多技术瓶颈需要克服。
首 先,早期量子点广色域技术在关键元件上仍有含镉问题存在,因为镉会造成产品废弃或回收衍生之环境污染问题,面对全球环保意识抬头,也会导致量子点萤幕技术 导入受到质疑,另外是目前量子点广色域技术的关键材料取得成本仍高,相关技术的专利掌握在仅数家业者手上,专利授权或使用专利材料都会导致相关制品的成本 过于高昂,使产品的终端售价竞争力降低。
韩系业者积极投入材料研发Apple抢着注册相关专利由于 量子点广色域显示技术关键的扩散膜方案,可望在未来显示技术上成为关键组件,也吸引多家关键材料业者积极开发相关材料,例如韩国的Samsung、LG、 Sangbo、LMS、Hanwha、SKC-Haas等公司积极开发对应材料,只要投入量子点广色域技术所需的关键材料业者增加,透过市场竞争或许可让 具备量子点技术的扩散膜或是相关组件成本更低,届时也能为量子点广色域技术屏幕的终端售价更为合宜。
除 韩系显示器或材料科技业者积极投入量子点广色域技术研发外,消费性电子产品大厂Apple也积极投入量子点相关显示技术,尤其是与Apple相关消费性电 子产品、笔电、桌上型电脑整合的可能性,Apple青睐量子点技术的关键在于,相较于传统的萤光材料,量子点技术方案具萤光亮度强、发光稳定性佳,与运用 单一波长之紫外线光源就能激发多种波长光波的材料特性,因为其光波可重复被激发、萤光时效持久可让显示器应用的背光品质大幅提升,让极为讲究显示品质的 Apple相关产品有了极大的导入效益。例如Apple近期申请获得的量子点应用相关专利中,就已将量子点技术作为强化显示器呈现效果的重点技术关键,该 专利为运用侧光式设计之蓝光LED做为背光源,再搭配导光板( Light Guide Panel;LGP)与量子点强化膜(Quantum Dot Enhancement Film;QDEF)组合,而在QDEF量子点强化膜中设置红光/绿光量子点萤光粉,同时配置液晶萤幕既有的彩色滤光片、增亮膜(Double Brightness Enhanced Film;DBEF)等。
另Apple还针对量子点广色 域技术可用的背光光源混合、背光亮度控制、量子点显示器之微机电控制开关设计...等技术申请获得对应专利,从近期Apple取得的量子点相关专利理解其 专利布局,显示Apple正积极研究量子点技术导入3C产品的整合可能性,也让相关面板、显示器厂商不得不重视这波量子点广色域技术的产品热潮。 Digitimes
4.JDI积极脱苹、强攻车用面板 营收拚增至3倍;
日本媒体日刊工业新闻1日报导,日本中小尺寸面板大厂Japan Display Inc(JDI)计画在2017年于日本鸟取工厂新设车用面板组装产线,预估投资额约20亿日圆。JDI目前已于台湾、中国苏州设有车用面板组装产线,其 中台湾组装产线已导入自动化设备,并已交出良率走升的成果,而JDI考虑将台湾成功模式复制至日本,藉此提高品质、缩减交期,且之后也计画在欧洲设立车用 面板组装产线。
报导指出,智慧手机相关营收占JDI整体比重达8成以上,而JDI目前正进行结构改革,积极摆脱对智慧手机的依赖(即要摆脱对苹果 的过度依赖)、致力于提高非智慧机面板的生产比重,目标在2018年度将非智慧机面板生产比重提高至33%、2021年度进一步提高至50%,其中最核心 事业就是车用面板。
据报导,除了原有的多晶矽车用面板产品之外,JDI目前也正加强LTPS面板的销售,且已从日美欧多家车厂接获订单、开始量产 LTPS面板,预估2016年度JDI车用面板事业营收将增至1,000亿日圆,且藉由组装产线当地化措施,目标于2021年将车用面板事业营收规模扩增 至3,000亿日圆。
JDI 6月21日公布有价证券报告书指出,2015年度(2015年4月-2016年3月)苹果(Apple)对JDI的营收贡献金额高达5,313.72亿日圆、较2014年度暴增65%;2015年度“苹果营收”占JDI整体营收比重高达53.7%、冲破5成大关。
“苹果营收”占JDI整体营收比重在2012年度时仅20.9%、2013年度升至31.0%、2014年度升至41.8%,等同每年以年增约10个百分点的速度呈现增长。
另外,2014年度时华为对JDI的营收贡献金额为零,但2015年度时暴增至1,185.31亿日圆、占JDI整体营收比重为12.0%。
台湾车用面板相关厂商包括群创(3481)、友达(2409)、华映(2475)、彩晶(6116)、鸿海(2317)等。先前媒体报导,夏普加入鸿海集团之后,鸿海旗下握有群创和夏普两大厂,将成为全球车用面板龙头。精实新闻
5.2017大尺寸面板产能仅增1% 紧绷状态跨至明年;
2017年大尺寸面板仍是卖方市场,根据市调机构IHS Markit最新调查结果显示,由于韩国面板厂关闭面板生产线,特别是年底停产的G7生产线产能市占率高达4%,关闭的产线规模高居面板产业史上之冠,预 估2017年全球大尺寸面板产能仅小增1%,落后需求成长幅度5~6%,面板供应吃紧情况将横跨至2017年。工商时报
6.OLED概念股爆发,Universal Display、Coherent创新高
受惠于全球掀起OLED扩产热潮,面板材料与技术开发商Universal Display身价也水涨船高,在财报发布前三天,股价已提前创历史新高。
市场传苹果将在明年发表的iPhone 7s(暂称)首度导入OLED技术,让各家面板厂急忙着调整投资布局,而技术遥遥领先的三星也没闲着,扩厂拉大产能优势更是不在话下。
Universal Display表定在周四美股盘后公布,据路透社调查,分析师均预估营收将成长18%,EPS有望年增22%。Universal Display周一劲扬4.21%,全年累计大涨35.6%。
受惠于OLED热潮的还有设备制造商Coherent,该公司所开发的雷射设备对于OLED面板厂而言,也是不可或缺。Coherent周一收涨0.1%至107.1美元,同样创下历史收盘新高,全年累计涨幅高达64.49%。